手指甲原本光滑平整,却突然变得凹凸不平,表面出现一道道横纹、竖纹,或是出现小坑、分层,甚至颜色发黄、发灰、变厚——这些变化可能不只是“指甲变丑了”这么简单,很可能是灰指甲在悄悄“敲门”。灰指甲,医学上称为甲癣,是由皮肤癣菌、酵母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发的感染,手指甲、脚趾甲都可能中招,而手指甲因日常接触物品多、暴露机会大,感染风险也不容小觑。很多人初期不重视,等到指甲严重变形、脱落才后悔,其实,指甲的细微变化正是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。
灰指甲的“作案手法”很隐蔽。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,当手指甲受伤(如被重物砸到、剪指甲过短导致甲床破损),或长期接触水、化学物品(如洗洁精、消毒液)使甲板屏障受损时,真菌就会趁机侵入。起初可能只是指甲边缘泛白、变脆,随着真菌不断繁殖,会逐渐侵蚀整个甲板,导致指甲增厚、变形,表面凹凸不平,颜色也变得浑浊、发黄甚至发黑。由于真菌会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,患者还可能感到指甲疼痛、触痛,影响手指的精细动作,比如写字、打字、捏取小物件等。 除了影响美观和功能,灰指甲还可能成为“传染源”。真菌不仅会在自身指甲间传播,还可能通过共用毛巾、指甲剪、拖鞋等物品传染给家人朋友。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、老年人,或患有糖尿病、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感染风险更高。此外,灰指甲长期不处理,还可能引发甲沟炎、嵌甲等并发症,进一步加重不适。 发现手指甲凹凸不平后,日常护理很重要。首先要保持手部干燥,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做家务或接触化学物品时戴橡胶手套;其次,修剪指甲要小心,避免剪得过短或损伤甲床,剪完后用酒精棉片消毒指甲刀;再者,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,减少交叉感染机会。如果症状较轻,可以尝试外用抗真菌药物,但需坚持使用数月,且要覆盖整个甲板;若指甲增厚明显,可先用温水泡软指甲,再用小锉刀轻轻打磨薄后再涂药,帮助药物渗透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如果手指甲凹凸不平持续超过2周,或伴随指甲变色、增厚、脱落等情况,建议及时关注。自行护理后症状无改善,或怀疑灰指甲合并其他感染时,应尽早寻求帮助,以便明确原因并调整护理方案,避免病情加重。为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文章内容简短,
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咨询与医生在线交流。